【大腸癌】女子肛門流血以為生痔瘡 搽藥膏未見好求診揭患大腸癌【附大腸癌徵狀】
發布時間: 2022/07/07 12:32
最後更新: 2022/07/10 15:23
不要輕視身體發出的警號。台灣一名有大腸癌家族病史的婦人,早前出現肛門流血的症狀,塗抹藥膏兩個月都未見好轉,求醫檢查後,確診第一期大腸癌。
台灣肝膽腸胃科醫生鄭以勤在節目《健康好生活》中分享案例,指一名51歲的女性表示,痔瘡間歇性流血2個月,塗抹藥膏都沒有好轉。詢問之下,得知女子的爸爸有大腸癌病史,因此她從40歲便開始定期做大腸鏡檢查,最近一次是3年前,當時未有發現任何異常。
鄭以勤當下覺得奇怪,因此為女子進行肛門指檢,觸摸到一塊硬梆梆、有點彈性的東西,且一摸就開始流血。他認為質地像惡性腫瘤,於是安排女子照大腸鏡,結果發現肛門旁邊有一顆4至5厘米的腫瘤,證實是第一期大腸癌,所幸發現及時,沒有淋巴轉移,治療過程亦很順利。
至於為何之前照腸鏡未發現腫瘤,鄭以勤解釋,大腸鏡是一個往前看的鏡頭,範圍大概可以看到150度,而該名患者的腫瘤位置,可能剛好大腸鏡的「死角」。他表示,假如有進行指檢,或許可以更早發現問題。
最新影片:
大腸癌高危一族
大腸癌是本港第2號癌症殺手,據衛生署資料,不良生活習慣是患大腸癌的高危因素:
- 進食過量含飽和脂肪的食物
- 食物纖維攝取量不足
- 經常進食燒烤食物或加工肉類
- 吸煙
- 酗酒
- 缺乏運動
另外,本身患有大腸瘜肉或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的人士,或近親曾患大腸癌或遺傳性瘜肉症候群,患大腸癌風險也較高。
大腸癌病徵
據衛生署資料,大腸癌患者會出現以下症狀:
- 排便習慣改變,如突然出現腹瀉、便秘或便秘與腹瀉交替等情況。
- 有「裡急後重」的感覺,即排便後仍有便意,但只是一些黏液或少量糞便。
- 大便帶血或有黏液。
- 大便呈幼條狀。
- 腹部不適,如絞痛或腹脹。
- 腹部有腫塊及鎖骨上淋巴腺腫大。
- 後期會出現貧血、體重無故下降及持續性疲倦等病徵。
同場加映:預防大腸癌食物及湯水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。立即下載︰bit.ly/34FTtW9
責任編輯:羅嘉欣